读《论语》有感

2010-10-28 16:18:32      点击:

            读《论语》有感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-----摘自《中国石化报》


        十岁初读《论语》,晦涩难懂,只一面匆匆之缘。二十岁重读《论语》,信马由缰,奔走在岸边捡拾美丽的贝壳,装饰生活的华丽。将至不惑的年龄,于千册万页的书中信手一抽即是《论语》。


        捧《论语》于掌心,莫名就有了敬畏与厚重。从伦理道德到政治文化,大到治国,小到齐家,堪称一部立身处世的百科大全,历久而弥新,深刻而朴素。“做人以德为重,修身以学为主”,以“仁”的智慧和境界彰显思想的深度,道德的极致。

        儒学的核心是“仁”。夫子说“仁”即是“爱人”,以我肤浅的认识就是善良。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,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方温柔净土种植善良,收获多少,就看你怎样去播种与耕耘。如果做不到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那么,就谨记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善恶由心,为仁由己。做不到以德报德,不去“以怨报德”滋生更深的仇恨,也就恪守了善良的底线。我们会常常谦卑的认为“三人行必有吾师”,而忽略了“择其善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,世间善恶并存,为善为恶一念间,“择其善而从之”我们就离“善”近了一步,也就远离了恶念。

        对于“恕”,夫子强调的是把握做事的分寸,“过犹不及”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度。他对“仁爱”的把握不是没有原则的,并不提倡“以德报怨”来宽宥所有人的过失,过多的包容会怂恿“不仁”的疯长,像罂粟,开美丽的花,结的却是罪恶的果。孔子推崇“讷于言而敏于行”的君子,而鄙视“巧言令色”的小人。在他看来“做”永远比“说”更重要,他自己也身体力行,不言则已,言必有中。

        夫子说“饭疏食、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这种乐观、豁达、独守清贫的快乐历经数千年依然能够抚慰困惑,安顿浮躁。是啊,快乐与奢华无关,与金钱无关。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”,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,视之有度,用之有节是也。

        当时光流过岁月的河,千古的孔子从来不曾走远,皈依内心的仁德,是我们修炼今生要做足的功课。古人尚能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,而今我以“仁”、“恕”二字修身、养心,“穷则独善其身,富则兼济天下”,做不成富人,做一个坦荡荡的君子也无妨。于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,所作所为是否无愧于天,无怍于地,无欺于心,无损于人?对父母是否竭尽全力,待朋友是否真挚坦诚?于日行月随的生活琐碎中舀一瓢《论语》之泉,荡涤心灵的尘,渡我于快乐的彼岸,才不至枉度年华,潦草人生。

微信公众号